浙江農民房,憑啥火出圈
在短視頻網站上,有一類視頻容易出圈——拍浙江的農民房。一個村里,家家戶戶住“別墅”,而且設計感十足。
浙江農房火出圈,只因農民很“豪”?還有哪些深層原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將全國農房建設管理工作現場會放到浙江,來自住建部和全國各省級住建系統相關負責人來到杭州臨安區,探訪農房“火出圈”的奧秘。
40萬元建好毛坯房
(相關資料圖)
“農民自建一幢毛坯房約40萬元,馬路對面一套商品房排屋400萬元。”太湖源鎮青云村黨委書記張華明的一句話,讓許多人驚訝不已。看著3層“農民別墅”,同行的央媒記者不敢相信:怎么會這么便宜?
在青云村農房集聚區,已有30多戶農民靠著數年積蓄或低息貸款,蓋起了“大別墅”。據介紹,集聚區計劃安置58戶,包括危房重建和新建農房等。
張華明介紹,在這里,農房按照“統規自建”的方式建房。“規劃、設計時,有3種建筑風格、3種戶型方案,讓村民自己選。最終,大家投票確定了現代民居的風格,落地面積110平方米和125平方米兩種戶型。”他說,村民自己買材料、自己找有資質的“鄉村工匠”蓋房,村里統一提供“五通一平”、統一委托監理。
規劃、設計、基礎設施、監理等都不用花錢,農民只需要出材料和人工費,建房的花費省了不少。“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始終聚焦農民群眾住房方面的急難愁盼,讓農民群眾住得放心又舒心。
“如果是困難家庭,我們還有6.25萬元/戶的危房拆除新建補助或者4.75萬元/戶的維修加固補助,金融機構還有專門的低息建房貸款。”臨安區相關負責人說。
大咖不收設計費
前不久,家住臨安區太湖源鎮碧淙村的周銀富,在手機上的“浙里辦·農房浙建事”平臺系統提交了建房申請。只過了一個多星期,沒出一趟門,申請就通過了。
“建房申請材料從原來的18份減到‘零材料’,時間從47天減到9天左右。”臨安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面對農村建房審批難、安全管理難、危房治理難等“硬骨頭”,浙江建設全省一體化的農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系統,即“農房浙建事”。
除了審批提速,數字化還在農房監管增效、便民惠民上,成效明顯。
比如,在青云村農房集聚區,每戶在建住房旁都安裝了一個攝像頭。這是建房的“全程云上監管”,能夠遠程確保安全施工,建完后攝像頭可以回收循環使用。
再比如,浙江已將全省1117萬戶農房的結構、建造年代等信息排查入庫,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房屋安全進行大模型研判,建立精準、閉環的農房安全風險防范機制,完成危房整治63萬戶,實現危房“動態清零”。
浙江農房的“顏值”,也通過數字化不斷提升。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設計的東梓關村等一批“網紅”浙派民居,成為浙江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上的最美風景,國際獲獎,群眾認可。
在浙江,有很多不花錢就請來的“大咖”為農民設計房子。比如,在“農房浙建事”上,有800多套風格各異的農房設計通用圖集,有些還是VR版本,都出自專業設計人員之手。市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還能免費修改圖紙,更好地滿足每個農戶的個性化需求。
記者從住建部村鎮司了解到,將會議放在浙江開,原因之一就是浙江在農房數字化管理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從好房子到好村鎮
現場會在浙江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總結推廣浙江20年“千萬工程”久久為功的經驗做法,推進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的全面提升。
浙江農房能火出圈,不僅是因為一幢房,更因為農村和小城鎮的全域美麗。
在古色古香的臨安區太湖源鎮指南村,生活垃圾及時清理。這個海拔550米的高山村落里,有6座生活污水集中處置終端,將220戶居民、農家樂、民宿的生活污水全部集中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旱作標準。
在人口集聚的青云村,由9幢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拆改后建成的鄰里中心,有文化樓、青云記憶館、嵌入式體育場地、青云廣場等。
“我們在持續推進‘千萬工程’的過程中,不僅抓好農房這個‘點’,而且關注村莊這個‘面’,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村莊風貌,推動鄉村宜居宜業、整體大美。”省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的經驗,就是以農房建設為抓手,從“好房子”向“好村鎮”延伸擴面,創建了983個美麗城鎮、204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
會上,住建部副部長秦海翔也表示,下一步緊緊圍繞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的目標,把握“安居”這個人民幸福生活的基點,從建設好房子開始,進而建設好村莊、好鄉鎮。
在短視頻網站上,有一類視頻容易出圈——拍浙江的農民房。一個村里,家家戶戶住“別墅”,而且設計感十足。
浙江農房火出圈,只因農民很“豪”?還有哪些深層原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將全國農房建設管理工作現場會放到浙江,來自住建部和全國各省級住建系統相關負責人來到杭州臨安區,探訪農房“火出圈”的奧秘。
40萬元建好毛坯房
“農民自建一幢毛坯房約40萬元,馬路對面一套商品房排屋400萬元。”太湖源鎮青云村黨委書記張華明的一句話,讓許多人驚訝不已。看著3層“農民別墅”,同行的央媒記者不敢相信:怎么會這么便宜?
在青云村農房集聚區,已有30多戶農民靠著數年積蓄或低息貸款,蓋起了“大別墅”。據介紹,集聚區計劃安置58戶,包括危房重建和新建農房等。
張華明介紹,在這里,農房按照“統規自建”的方式建房。“規劃、設計時,有3種建筑風格、3種戶型方案,讓村民自己選。最終,大家投票確定了現代民居的風格,落地面積110平方米和125平方米兩種戶型。”他說,村民自己買材料、自己找有資質的“鄉村工匠”蓋房,村里統一提供“五通一平”、統一委托監理。
規劃、設計、基礎設施、監理等都不用花錢,農民只需要出材料和人工費,建房的花費省了不少。“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始終聚焦農民群眾住房方面的急難愁盼,讓農民群眾住得放心又舒心。
“如果是困難家庭,我們還有6.25萬元/戶的危房拆除新建補助或者4.75萬元/戶的維修加固補助,金融機構還有專門的低息建房貸款。”臨安區相關負責人說。
大咖不收設計費
前不久,家住臨安區太湖源鎮碧淙村的周銀富,在手機上的“浙里辦·農房浙建事”平臺系統提交了建房申請。只過了一個多星期,沒出一趟門,申請就通過了。
“建房申請材料從原來的18份減到‘零材料’,時間從47天減到9天左右。”臨安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面對農村建房審批難、安全管理難、危房治理難等“硬骨頭”,浙江建設全省一體化的農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系統,即“農房浙建事”。
除了審批提速,數字化還在農房監管增效、便民惠民上,成效明顯。
比如,在青云村農房集聚區,每戶在建住房旁都安裝了一個攝像頭。這是建房的“全程云上監管”,能夠遠程確保安全施工,建完后攝像頭可以回收循環使用。
再比如,浙江已將全省1117萬戶農房的結構、建造年代等信息排查入庫,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房屋安全進行大模型研判,建立精準、閉環的農房安全風險防范機制,完成危房整治63萬戶,實現危房“動態清零”。
浙江農房的“顏值”,也通過數字化不斷提升。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王澍設計的東梓關村等一批“網紅”浙派民居,成為浙江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上的最美風景,國際獲獎,群眾認可。
在浙江,有很多不花錢就請來的“大咖”為農民設計房子。比如,在“農房浙建事”上,有800多套風格各異的農房設計通用圖集,有些還是VR版本,都出自專業設計人員之手。市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還能免費修改圖紙,更好地滿足每個農戶的個性化需求。
記者從住建部村鎮司了解到,將會議放在浙江開,原因之一就是浙江在農房數字化管理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從好房子到好村鎮
現場會在浙江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要總結推廣浙江20年“千萬工程”久久為功的經驗做法,推進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的全面提升。
浙江農房能火出圈,不僅是因為一幢房,更因為農村和小城鎮的全域美麗。
在古色古香的臨安區太湖源鎮指南村,生活垃圾及時清理。這個海拔550米的高山村落里,有6座生活污水集中處置終端,將220戶居民、農家樂、民宿的生活污水全部集中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旱作標準。
在人口集聚的青云村,由9幢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拆改后建成的鄰里中心,有文化樓、青云記憶館、嵌入式體育場地、青云廣場等。
“我們在持續推進‘千萬工程’的過程中,不僅抓好農房這個‘點’,而且關注村莊這個‘面’,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村莊風貌,推動鄉村宜居宜業、整體大美。”省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的經驗,就是以農房建設為抓手,從“好房子”向“好村鎮”延伸擴面,創建了983個美麗城鎮、204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
會上,住建部副部長秦海翔也表示,下一步緊緊圍繞讓農村基本具備現代化生活條件的目標,把握“安居”這個人民幸福生活的基點,從建設好房子開始,進而建設好村莊、好鄉鎮。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