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速看:什么是密折制度?讀完對話,才知道這也太奇葩了
撰文|趙能靜
書案面前,在紫禁城的忙碌中,雍正在奮筆疾書,對遠方臣下發來的密折進行批復,由此最終成了洋洋灑灑的二千余萬字。厚厚的宮墻內外的奏報靠的是密折將彼此信息通報,成了雍正了解地方資訊最重要的手段,同時留給歷史的是一些有趣的往事,至今看來還覺得滿紙的生動活潑。
影視畫面
【資料圖】
其實這種形式來源于康熙的創造 ,根本上來講是為了避免明代設立的錦衣衛,認為他們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因此奏折制度便由此而生。
然而在康熙時期獲得給皇帝遞交奏折的臣子也就只有一百多名官員,這在當時可算得上極大的榮耀和信任。康熙曾給官員李煦批示說:“近日聞得南方有許多閑言,無中作有,議論大小事,朕可以托人打聽,爾等受恩深重,但有所聞,可以親手書折奏才好。”因此這是康熙最初的目的。
圖片來自于網絡
然而,最終臣下也不知道如何規范進行奏折書寫,以至于康熙不得不親自進行指導,看到請安折子和政務匯報的奏折混合報送,康熙竟然生氣地批復說:“請安折子不應與此事一處混寫,甚屬不敬。爾之識幾個臭子,不知哪里去了?”
除了“凡有奏貼,萬不可與人知道”的保密性外,密折制度的最初內容大部分是匯報當地春播、雨水情況,有時臣下卻經常“夾帶私貨”向康熙獻殷勤。有的給康熙郵寄“西瓜子”的,也有給郵寄芒果的,雖然康熙批復“乃無用之物,再不必進”后,沒多久,又在奏折中順便寄來,惹得康熙哭笑不得。
相關畫面
但是這項制度對于康熙來說總體還是滿意的,他曾說:“聽朕有年,稍有曖昧之處 皆洞悉之。”因此“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耳。”《圣祖實錄》
他沒想到,他兒子胤禛不但“能行“,而且將這件事情推向了讓他無法想象的高度。
雍正登基后,將這一制度全面放開,可以有權限給他送密折的多達一千多人,于是帝國聯系各省、各州府均有雪片般的文字奏報往來傳遞,成了雍正深度聯系地方政務的重要方式,在內容上也出現了也出現了頗為生動、有趣的密折往事。
雍正批復
雍正的密折制度的最大特色就是生動有趣,接地氣,通過他那充滿個人色彩的批復不難想見到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皇帝。康熙駕崩的第十天,雍正便下發旨意:“內大臣以及閑曹,外而督撫以及州縣”,有適當人選,便“具折密奏”。
首先從用紙和書寫格式上,雍正進行了規范化要求。如“請安折用黃紙”、“請安之折用黃紙,不要用箋紙。”有時出于引領節儉作風他會這樣要求:“請安折用綾絹為面,表汝等尊重之意猶可,至奏事概用綾絹,物力艱難,殊為可惜,以后改用素紙可也。”
相關圖片
云南總督由于地處偏遠,往來快馬遞進折子也非常費力,因此特意向雍正請示一年到底給您送幾次折子合適?雍正回復說:“并沒有限定你每年幾次,有緊急事務,就要緊急報送,不管幾次。如果沒什么大事,也不要湊次數。”對于臣下的密折他提了最明確的底線:“慎密二字,最為要緊,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可不畏乎?”“凡有密奏,密之一字,最為切要。”
雍正最警惕的就是被人是否欺騙,因此說:“自古知人為難,人心為難,事事時時留心體察,方不被其愚惑。”因此對于密折的每一個字他都認真對待,以免“被恥笑了去”。
對于臣下送來的密折,他非常重視,從來都是親自回復,“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折,一日之間,嘗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親自覽閱批發,從無留滯,無一人贊襄于左右。”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雍正這么忙,由此產生了兩千多萬字的身后批復。
雍正書法
然而,面對大量政務外,還要應付臣下的各種“殷勤”和諂媚,有時把雍正氣的跟他們用筆墨掐架。
高興時的批語,暖暖的感覺。
給田文鏡的批示頗為直爽地說:“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爾等大臣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這口氣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當時的狀態。
對認可的奏報,他會說:“好事好事!此等事覽而不嘉悅者,除非呆皇帝也。”、臣下把他逗得捧腹大笑,一定要讓人知道:“李枝英竟不是人,大笑話,真笑話!有面傳口諭,朕笑的了不得,真武夫矣。”
雍正批復
看到滿意折子,他立即表示:“此奏可嘉處不勝批諭,天下事真可謂可嘆息流涕者。”
“朕躬安,爾可好?新年大喜,蒙天地神佛保佑,爾之合省雨水調順,糧食大收,軍民安樂,萬事如玉。”
此外,早期對年羹堯的批語中他甚至到了肉麻的地步:“真正累了你,不但朕,怡親王都心疼你落淚,阿彌陀佛,好一大險。”都統蘇丹在軍營因氣候變冷導致傷口發炎,雍正在折子中溫暖柔情地批復說:“爾之年歲已非如此奮勉之年齡,爾所做所想,朕實說贊許而同情,爾如此赤膽忠心,將無甚關系,必受蒼天眷愛而好轉。著好生調養身體,努力為朕多效力幾年。”
雍正行樂圖
副都統咳血,全身浮腫,以至于不能入睡,雍正在密折中不忘叮囑他“謹慎養生,深戒炕上事。”類似關心臣下的批折很多,且先打住。
憤怒時的批語,冷冷的冰雨。
除了折子中暖暖的溫情外,剩下的就是憤怒時的冷冷冰雨。
有的臣下為了跟雍正互動以此套近乎,往往適得其反 在雍正看來,一些小事跟他密折,就是“垃圾奏折”,有時氣的怒則甚至將他們的祖宗“問候一遍”。
熱河總管給雍正遞折子,只是密奏一些錢糧的小事,雍正看后趕上心情不好,頓時生氣批復說:“此等乃奏報部之事,何須折奏,爾等空閑,無聊一奏,竟不顧朕日理萬機,何暇閱覽爾等此數而仁慈無用之文,此純屬一群不如畜生之輩。”
荊州將軍密折匯報修繕城墻,雍正越看越煩批道:“此等未成之事,何以瀆奏,爾為之差事,而不顧朕有無空暇,毫無體諒之心,此乃何臣之道?真是老糊涂了。”
“尹泰,該死的老畜生,爾以前干什么來著?”、“放老狗屁”等等,因此雍正怒罵起來確實也頗為不講情面。
諷刺時的批語,一頓尬聊。
“羞不羞?這樣總督用不著你保留。”
福建布政使在奏折中多次強調自己所為是“一得之愚”,這也是變相的虛偽,因此雍正說:“你寫愚蠢太多了,朕怎么會把一個蠢人安排到重要崗位?”
給滿洲官員佟吉圖嘲諷說:“知人則哲,朕這樣平常皇帝,如何用得起你這樣人!”看到兵部官員提出修建款項數目時,雍正懷疑他虛報項目,現在其中漁利,因此諷刺說:“大買賣來了,償還之份力圖加倍索取,如不夠,朕再遣數名妥靠富人給爾。”“下點小雨,絮絮叨叨”、“爾是神仙么”?等等,這些冷嘲熱諷在密折中屢見不鮮,由此可以看見雍正的個性朱批。雍正在朱批中最具個人色彩的要屬下面一句話,要下面這一句話,相當相當坦率,甚至對仗工整:“喜也憑你,笑也任你,氣也隨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惱也從你,朕從不會心口相異。”如此坦率富有個性的批語,在清代來講或許獨一無二,讓后人對雍正“說人話”有了頗為新鮮的認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