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速讀:補助沒等來,65%醫生反而降薪!大三甲通知,臨床降8000,行政降3000!降薪之風有樣學樣,到底為啥?
補助沒等來,65%醫生反而降薪!大三甲通知,臨床降8000,行政降3000!降薪之風有樣學樣,到底為啥?
65%的醫生表示自己降薪了
大三甲臨床降8000,行政降3000
此前多家媒體報道,醫護人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薪,和往年的總收入相比,降薪比例大致在15%-35%之間,基本工資小范圍降低,而績效工資則大幅腰斬,甚至一度砍了70%多。
(資料圖)
有關媒體的報道內容,隨后醫療圈內也進行了一次投票調查。
在一項面對所有醫生,名為“今年以來,你們醫院降薪了嗎?”的調研中,有3499名醫生參與了投票,其中2275名醫生表示“降薪了”,686名醫生表示“沒降,和之前持平”,222名醫生表示“沒降,還漲薪了”,316名醫生沒有給出明確回答。
從調查中可知,今年以來,竟然有超過65%的醫生表示降薪了,可見降薪人員之多。而且所降的薪資還不只是績效工資,就連保底的基本工資也頗受牽連。
6月初,在某醫療交流群內,有醫護直言自己所在醫院(某三甲)開始降薪了,臨床降8000元,行政降3000元,降幅之大令人咋舌。
群里醫生表示:“我們醫院早就聽說有降薪的風聲,但是一直沒降,看到兄弟醫院開始降薪了,我也有點擔心,不知道下半年會怎樣。副主任說基本工資能保住,但是績效工資要減少很多,和前幾年相比總收入會大幅縮水,可能要減18%左右,醫生不就靠績效工資拿大頭嗎?沒了績效工資,靠基本工資能養活自己?”
臨床降低8000元,大概指的是績效工資,因為沒幾個醫生的基本工資能超過8000元,有醫生就表示:“這降的比我掙得都多,你要是給我降8000,我自己還要倒貼5000。老天爺呀,這可咋整,我也沒覺得醫療行業有啥不景氣的呀,求求各位醫院領導了,不要看其他行業降薪就跟著學,人家互聯網降薪是因為互聯網的風口已經過去了,醫療不一樣,每個人都會生病,生病了就要看病,所以醫療行業不存在蕭條,降薪之風不可取不能學呀,什么都學只會害了醫療行業。”
針對8000和3000,也有醫生從不同的視角給出了自己的評論:“為啥醫生要降8000,行政反而只降3000?他們掙得可比我們高呀,醫生如果降8000,那么行政就應該降低1萬,看到這個降薪分配,我第一個不服!”
到底下半年降薪風潮會有何發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91億的補助還沒拿到,
抗疫的補助也還在等,
卻聽說要降薪,心里五味雜陳
山西大同一名基層醫生表示:“近期我在等兩筆補助,等的很心焦,這兩筆錢還沒等到呢,卻聽到了降薪的消息,心里非常不好受,五味雜陳的。”
第一筆補助是國家下撥的91億專項資金。
6月5日,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于下達2023年基本藥物制度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下達了2023年基本藥物制度應補助的資金。
根據《通知》,2023年基本藥物制度應補助資金共91,1490萬元,其中,村衛生室應補助資金34,2695萬元。
此次下達資金是扣除2022年10月份提前下達數后即為此次下達的補助資金預算指標,各省多少錢,具體分配如下:
基本藥物補助是中央財政直達資金,是轉移支付資金,用來彌補收入不足的,各地要嚴格按照標準,及時將相應資金發放到村衛生室,原則上當年執行完成,不得截留、擠占、挪用、冒領村衛生室補助資金,或者以績效考核名義截留、扣減村衛生室補助資金。
由于這筆91億元的資金剛剛下達,一些醫生還沒有領到尚且情有可原,再等一段日子我們再報道一下,看看這筆資金是不是如期到了衛生室和醫生們的手里。
第二筆補助就是等了很久、盼了很久的抗疫補助,至今還沒發到手里。
抗疫補助的文件2月份就下發了,但直到5月份多地醫務人員才陸陸續續收到。收到的很高興,還沒收到的,心里很失落。
福建省某三甲醫院感染科的一名醫務人員近日收到了抗疫補助金額,她表示:“稅后超過了2萬元,這筆錢從三月份開始收集、統計,感染科按照每天450元的標準發放,本次為第二波補助,我們科沒有交那些證明自己參加抗疫的材料,因為我們就是新冠病房,來的都是新冠患者。”
另一位來自安徽省某縣級市的臨床醫生也公開表示,自己5月底收到了超1萬元的抗疫補助,發放名義為“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
但也有還在苦苦等待抗疫補助的醫護人員。例如,四川、廣西等地的部分醫護反應,自己還未收到抗疫補助。一位醫護曾致電當地衛健部門詢問進度,得到的回復是已經下發醫院,具體分配還需時間。但醫務人員很心急,特別是碰到降新潮,補助沒見到,還要被降薪,心里非常不好受。
這都到6月份了,需要呼吁,該發的抗疫補助不要再拖了,不要再讓醫護人員疑神疑鬼、焦灼憂慮地等待了,誠如《光明日報》年初發表評論表示:“獎勵醫護就該實實在在,醫護人員的奮戰和付出,理應建立在充分的保障之上。真金白銀的補貼要有,防護物資要有,合理的排班、休息、飲食也要有。”
降薪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不降薪就不能解決問題?
既然醫院降薪了,肯定就是和之前相比,醫院的營收減少了,甚至虧損了。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2020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情況的通報》,2020年,全國20個省份醫療盈余為負,占比62.5%,較2019年增加56.25個百分點;753家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為負,占比43.5%,較2019年增加25.89個百分點。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醫療盈余率為-0.6%,較2019年下降3.6個百分點;醫院資產負債率為44.09%,與2019年基本持平。
那么醫院為什么會虧損呢?我們在這里只分析兩個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出生人口的下降。
據紅星新聞6月6日報道,近日,“我國一孩生育率跌至0.5”引發關注。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在近日發表的《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注重加強一孩生育支持》一文指出,一孩生育告急,必須要出臺支持生育的政策了。
在該文中,賀丹指出,一孩生育的萎縮和推遲是拉低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我國總和生育率從2019年的1.52下降至2022年的1.07。分孩次看,一孩生育率從0.7跌至0.5,一孩平均生育年齡從26.4歲升高至27.4歲。能生且愿意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家庭數量明顯減少。一孩生育率下降將進一步降低二孩和三孩生育率,加劇生育水平下降趨勢。就目前我國的生育結構來看,一孩的提升空間還很大。
多名人口學專家發布了一份《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版》,其中指出,鑒于2022年10月份-2023年1月份是全國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時段,這個階段的育齡女性為了避免胎兒受病毒影響而出現發育異常,一旦發現懷孕都會接受醫生建議而終止妊娠,再加上人們較低的生育意愿,2023年全年新生兒人口可能會跌破800萬。
這是令人震驚的結論,事實也證明,婦產科和兒科已經冷到不能再冷!
貴州省某縣婦幼保健院一名婦產科醫生介紹,今年該院的分娩量較同期下降了近30%,縣城內三家公立醫院的新生兒出生率都在降低,醫護的薪資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
800萬新生兒,可怎么夠分的呀?!
要知道,全國婦產醫院共有3032家,分別為省級26家,地市級377家,縣區級2554家。除了專門的婦產醫院,幾乎每個醫院也都有婦產科。
如果出生數少于800萬,即使按最高額800萬來分配,800萬÷365天÷3032=7,也就是說每家專門的婦產醫院每天只能分配到7個新生兒,如果算上所有的醫院,每個醫院每天能分到一個新生兒就幸運的不得了。
但,大醫院多的是,產婦們都往大醫院跑,底層醫院還能分的到新生兒嗎?
一家專門的婦產醫院設備齊全,就是為了專門接生的,現在,那么大的一個醫院,每天只有7個新生兒,誰能接受?還能不降薪嗎?
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DRG/DIP付費方式。
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保基金全覆蓋。在這個必然的改革趨勢之中,由于醫保部門不會用、醫院管理跟不上、醫務人員難適應等因素,導致醫務人員的利益直接受損。
2022年初,浙江省一家三甲醫院的心內科,就曾因執行DRG后科室出現了虧損,虧損的部分要由科內醫生分攤,最后導致醫生大幅降薪,一度要罷工。
在一堆復雜的計算規則面前,曾經的外科醫生只需擔心高難度的手術是否能順利完成,而現在,他們還需要擔心的是“這次又要虧多少錢”,只要一出現并發癥,住院天數增加,可能做很多其他手術的結余都補不回虧損的數目。
DRG改革之下,權衡利弊成為醫生一種日常的“折磨”。診療天平的一端是患者的實際需要,另一端則是費用支出,這不是一種平衡的狀態。
以上是“一進一出”兩個主導性原因,至于其它的原因,例如人力成本、大搞基建、疫情余波的影響則不是我們這次討論的重點。
原因出來了,我們的各部門應該想著解決問題,而不是想著法去跟風降薪,這樣只會把醫生逼走,對醫院和醫療系統沒有任何好處,我希望醫院能想出好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捂著眼什么也不看,僅以降薪跟風草草了事……
撰文 | 阿拉斯加寶
編輯 |阿拉斯加寶
標簽:
- 1 當前速讀:補助沒等來,65%醫生反而降薪!大三甲通知,臨床降8000,行政降3000!降薪之風有樣學樣,到底為啥?
- 2 山東最大黃河灘區復墾地又見麥飄香
- 3 無法原諒mp3下載百度網盤_無法原諒mp3下載
- 4 靜脈曲張彈力襪_關于靜脈曲張彈力襪的介紹 全球動態
- 5 高盛之后,摩根大通也看空原油:不相信OPEC+能平衡市場,大幅下調目標價至81美元
- 6 赫爾松地區第聶伯河水位繼續下降 烏方稱已疏散2779人 環球速看料
- 7 四川首批國家婚前和孕前保健特色專科建設單位確定
- 8 軍訓曬黑了怎么辦_軍訓曬黑了多久能恢復
- 9 環球快資訊:柳北區:科技特派員把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 10 武漢金山軟件公司增資至20億# 增幅100% 世界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