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要聞丨扎根護林一線26年——記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望界管理站站長萬木峰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寒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訊員 田麗瑤 劉小軍
萬木峰,一個與森林和大山密不可分的名字,一位扎根護林一線26年的英勇“斗士”。作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湖南高望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望界管理站站長萬木峰,無怨無悔守護綠水青山,在高望界17169.8公頃的生態家園,鐫刻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與大愛。
“從來就沒想過離開大山”
7月8日清晨,記者從吉首市城區出發,驅車3個多小時,抵達古丈高望界。見到萬木峰時,他已巡查2個護林點的值班值守情況回到辦公室。一本厚厚的巡查記錄本,記錄著他每天的工作軌跡。
“待得最久的護林點,是中界班點。那里,也是我擔任護林員后的第一個工作地。”萬木峰向記者講述自己的護林經歷。1997年12月,萬木峰退伍回到家鄉擔任護林員,從軍營走向廣袤森林,守護林海。
一棟小木屋,一盞暗油燈,一臺手機,陪伴了他15年。由于地處高寒山區,空氣濕度大,一到梅雨季節,木屋旁整天云霧繚繞,被子濕乎乎。萬木峰年紀輕輕便染上風濕,夜晚病痛發作時,輾轉反側,難以忍受。
中界班點不通路不通電,食物靠背,喝水靠挑。萬木峰自己種菜,養些雞鴨。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巡山,幾十里的山路天天走,巡查山林上萬畝,解放鞋磨破一雙又一雙。
“這么艱苦的工作,有沒有想過換崗?”記者問。
“那些年,我只想換換班點,有機會去領略10萬多畝的林海風光,但從來就沒想過離開大山?!比f木峰笑著說。
萬木峰介紹,高望界保護區共設置包括高望界管理站在內的4個管理站。他所在的管理站有5個班點11名護林員,每名護林員的手機上都安裝了森林巡護系統。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護林員的巡護路線自動生成軌跡,且須在指定點位打卡,才算為有效巡護日,每月不得低于20天。
2019年以來,萬木峰擔任高望界管理站站長。每天,通過系統查看各護林員的巡護狀態,并深入到護林班點抽查值班記錄,是他的常規工作。
“每一棵樹都是我的親密伙伴”
軍人作風造就了萬木峰極強的原則性,決不放過盜伐和盜獵者,面對盜伐和盜獵者的圍攻也毫不畏懼。因此,他被周圍群眾稱為萬木“封”。
一次,他發現10多名露營者正在保護區生火做飯,馬上前去制止。露營者中有自己的親朋好友,也有保護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便以是熟人為由,不聽勸阻。萬木峰堅持任何人都要遵守規定,堅決不允許露營者生火。經過2個多小時軟磨硬泡,最終說服了那班“熟人”,親朋好友們評價萬木峰六個字:“一輩子,一根筋?!?/p>
“在這里待久了,對這些樹有了感情。這里的每一棵樹都是我的親密伙伴,我得守著。”萬木峰說。
一次,萬木峰發現林區內有兩株樹被盜伐,便在附近村寨明察暗訪,熬夜蹲點。終于到了第三天,盜伐者轉移樹木時被他逮個正著,卻發現是他遠房的一個表親。萬木峰當即沒收木材,并將表親交森保股處理。
26年來,萬木峰先后執法林木偷盜案件近200起,參與處理林木盜伐事件50余次,協助森林公安抓獲犯罪嫌疑人20多人,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上百萬元。
2015年3月3日,萬木峰協助林業公安民警,去保護區的老鴉坡處理一起林政案件,途中因路滑坡陡,車輛不慎駛出公路,翻下100多米深的山溝。萬木峰四肢長骨8處骨折,經過10多個小時的手術,身上裝了10多塊鋼板。身體康復后,他立即回到工作崗位,并加強身體素質鍛煉。
萬木峰告訴記者,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了森林防火滅火救援隊。他因是軍人出身,且身體素質過硬,擔任防火隊隊長。去年下半年遭受歷史罕見旱災,由于宣傳和巡護有效,高望界未發生一起山火。在萬木峰帶領下,防火隊先后12次支援周邊鄉鎮森林滅火。
(原文刊發于湖南日報7月9日2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