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出海邁入\\"第二程\\"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作者:阿Po,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愛奇藝國際站的自制劇《不良執念清除師》毫無懸念地登上了5月該站趨勢榜第二名,作為愛奇藝國際站第四部自制臺劇,豆瓣和IMDB評分都達到新高點,豆瓣13.5萬的評分人數,比趨勢榜其他四部陸劇的評分人數加起來都多。
愛奇藝國際站2023年5月劇集熱度趨勢榜
(資料圖)
臺灣向來是國際流媒體平臺征戰華語劇的必爭之地,此前Netflix的《華燈初上》系列、HBO Max的《我們與惡的距離》、Fox+的《想見你》、Disney+的《正義的算法》以及愛奇藝國際站的《逆局》,雖然出品數量不多,但論豆瓣8分以上劇集,每家OTT平臺都至少能拿出一部以上代表作。
為什么是臺劇?歐美主流流媒體以及愛騰優在各自主戰場地區訂閱數飽和后,不約而同將目標瞄準東南亞以尋求新的會員增量,臺劇在其中最符合歐美流媒體需要的題材以及敘事方式,對愛騰優來說語言系統適配度也是最高。
但又不僅限于臺劇。
2022年,印尼與馬來西亞實現了經濟的強勢增長,越南GDP漲幅高達8.02%;泰國娛樂和媒體收入增至4783.55億泰銖,年化增長率6.5%,網絡視頻以13.9%的漲幅位列第三快增長……這些都意味著東南亞還有很多國家可以“掘金”,同時這些地區形成了一片廣大且完整的大型東南亞市場,所以除了臺劇,其他地區的影視內容“本土化”也勢在必行。
或許當聽慣了“國劇出海”之后,大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出海”行為已經悄然進入第二個階段——“國劇產業化出海”,只有產業化才可以應對更大的市場。
于是愛騰優國際版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本土化內容+產業化出海”,而平臺孤掌難鳴,想要真正實踐起來,或許還需要更多“中國力量”的加入……
國劇出海,從“走出去”到“本土化”流媒體時代的平臺PR對于“國劇出海”這個詞的應用格外頻繁,當影視劇登陸國際流媒體平臺或海外電視臺進行播出時,觀眾與網友自會生出榮譽感。但在業內,或許去除掉意識形態的“海外發行”對于工作而言就更合適。而將國劇發行到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流媒體平臺,這也是大部分國內觀眾所知道的唯一形式。
越南版《乘風》系列今年10月在越南播出
但這兩年我們還會聽見一種“模式出海”的形式,比如綜藝《乘風2023》剛剛宣布由越南YeaH1傳媒集團打造越南版《乘風》系列,《這!就是街舞》成功輸出模式打造越南版,綜藝《這!就是灌籃》模式版權被福斯集團買下,《我們的歌》被西班牙RTVE國家電視臺購入節目模式、按照“中國標準”制作節目等。
比起直接將成品內容發行到海外的傳統形式,這種“模式出海”顯然已經進階了半步,這“半步”體現在影視方面可能會比較容易被普通觀眾忽略,也就是“IP出海”。
網劇初期經典校園劇《匆匆那年》在2018年由中國藝鼎傳媒成功打造泰國版并在中泰兩國播出,2019年中國長信傳媒攜手新加坡影視團隊打造愛奇藝國際版首部自制劇《靈魂擺渡·南洋傳說》,去年華策影視宣部成功在泰國、韓國及土耳其售出《以家人之名》的劇本版權,今年日本宣布將基于《隱秘的角落》劇版基礎改編拍攝電影……
泰版《匆匆那年》&翻拍版《小娘惹》代表了IP的雙向輸出
作為在新加坡運營了六七年的長信傳媒,自2019年開始促成了多部中新兩國IP的交流合作,除了《靈魂擺渡·南洋傳說》之外,也翻拍了新加坡經典特色劇《小娘惹》《霧鎖南洋》以及《紅頭巾》。
和很多人對于中國影視劇征戰東南亞必經臺灣、泰國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在新加坡上市、扎根新加坡的長信傳媒選擇與當地官方電視集團新傳媒進行影視本土化的合作。長信傳媒總裁助理伍德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透露,為了進行影視出海的本土化,長信傳媒如今已經步入了布局的第三個階段。
根據伍德描述,第一個階段是與當地電視臺進行IP合作改編《小娘惹》等經典劇集,這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形式。其中比較值得討論的就是為何是新加坡,而不是臺灣或者泰國。
“因為新加坡本身就是華語文化濃厚、有一定華語娛樂內容沉淀的國家,新加坡影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接收了很多港臺創作模式,同時港臺新馬泰澳基于華語娛樂圈受眾形成了良好的循環機制,尤其是港臺新加坡通過獨立制作和相互發行,一直以來保持了影視交易和文化交流。”
到了第二個階段已經開始布局產業本土化。在2020年之前,長信傳媒為了更好地在影視劇中展現出新馬地區的南洋風情,曾耗資超800萬新元(折合超過4000萬人民幣)在馬來西亞新山地區打造出一條占地6英畝的南洋歷史街作為拍攝基地,將新加坡的牛車水、豆腐街等歷史景致做了還原。同時也提供對外租用服務,比如Netflix曾經的華語劇《彼岸之嫁》便租用過《小娘惹》的拍攝置景和精美道具。
“這個階段我們在當地做了很多基礎設施建設,也積極接觸各類合作伙伴。這樣過渡到第三個階段,基于愛奇藝國際站和WETV在東南亞比較成功的運作案例,我們從中也開始了和平臺共建本土化作品的想法。”
這一階段里,中國團隊的海外項目會更加為當地觀眾量身定制,而“返銷中國”已經是非主要的考量因素。比如中國網友所熟悉的愛奇藝國際站自制臺劇《逆局》《不良執念消除師》、泰劇《黑幫少爺愛上我》、藝鼎傳媒在泰國開發制作并發行到當地流媒體AISplay播出的《好久不見啊喵》,都是本著“本土化”方向制作。
這些都會是接下來中國流媒體平臺與影視公司征戰海外的必然趨勢。
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兩年前愛奇藝國際站在釜山電影節亞洲內容及電影市場官宣了自制劇片單,其中包括6部韓劇和2部菲律賓劇;今年5月10日的愛奇藝世界大會的海外論壇上,愛奇藝國際站的馬來西亞自制劇《偷情玩家2》已位列2023年國際站頭部內容,泰國自制綜藝《隱藏的王牌》也將開發泰劇版本進行劇綜聯動。
或許因為題材、語言等因素,中國觀眾對海外自制的臺劇和泰劇關注度比較高,但事實上中國流媒體平臺在東南亞的布局已經穩步展開。
長期從事泰劇引進和國產劇出海發行工作的藝鼎傳媒是較早從事海外自制劇的一員,藝鼎傳媒總經理張亮告訴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從2017年泰版《命中注定我愛你》播的還不錯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IP出海的過程中IP本身是有效的,但泰國獨立制作,有時內容不能完全符合愛騰優的需求,所以由我們從發行方轉變為制作方去策劃統籌,會更容易達到平臺的需求。”
在這個“向本土化轉化”的過程中,張亮和伍德不約而同都提及了關于Netflix與愛騰優在東南亞自制劇內容打造方面的不同。
張亮表示歐美流媒體平臺進入東南亞之后,雖然能令當地的項目預算提高,但內容挑選上會和當地傳統項目風格有所差異。
“我們把泰版《匆匆那年》發行到Netflix的泰國站和臺灣站之后,會發現小清新向的東西似乎并不適合這些歐美平臺,他們會需要一些帶有美國調性的項目,比如Netflix的泰國自制劇《絕境島》和《禁忌女孩》,這些懸疑驚悚、暴力暗黑、高概念的強類型劇在以往愛情劇居多的泰國是很少見的,它們本身并不是亞洲人的傳統觀影內容,但在Netflix上就可以成為泰國地區的年度播放時長冠軍。”
伍德也認為,比起Netflix統一的全球定制模式,愛奇藝國際站在東南亞的多國布局可以考慮到不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做出靈活調整,以自制為主,在當地廣泛靈活地選擇合作。
有過大型傳統發行公司經驗的制片人夏橋同樣認為,比起歐美平臺給到當地觀眾的內容多多少少有些高姿態的教育意味,這或許也是Netflix更早進入東南亞、投資數十億美金,卻屢屢碰壁的原因之一。而愛奇藝國際站與WETV在東南亞各地的自制內容則與當地用戶更為對口。
similarweb顯示優愛騰國際版在不少東南亞地區國家的娛樂暢銷下載排名靠前
至于如何“靈活調整”以及“與當地用戶對口”?伍德轉達了長信傳媒CEO郭靖宇對此的兩點想法:
其一,是“出海”需要因地制宜。“既然已經出海,就要摒棄國內的固化套路,不如發揮自身優勢在當地找到適合的切入口。”
伍德舉例,去年新加坡最火的電視劇《你的世界我們懂》是圍繞智力缺陷少年的生活展開,國產影視劇較少會觸及這類題材,娛樂屬性不好把握、市場銷路不佳,但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多種族聚居、相對高福利的發達國家,影視劇可以突出社會屬性,展現極強的人文關懷,并通過關照不同社會群體來維護社會安定。
再比如腐文化興盛的泰國影視行業,打造了一批批人氣極佳的藝人,是否可以考慮培養藝人并且發展相關娛樂活動和商務工作?愛奇藝海外事業部副總裁兼亞太區負責人游達仁在海外內容相關論壇上曾提及,“追星文化在東南亞特別瘋狂,一個工作日的下午三點,明星舉辦商業活動,也可以引發整個區域都擁滿了追星的人。”
Wetv&愛奇藝國際站腐劇板塊
這也是為何愛奇藝國際站會在泰國制作自制選秀綜藝并且劇綜聯動的原因之一,同時愛奇藝國際站的藝人經紀公司“寵愛娛樂”也在東南亞崛起。
另外伍德提出,像電商發達的印尼地區也并不適合立刻在當地制作大體量影視劇,本地用戶分布不均、制播體系不明朗,反而從內容電商的短視頻合作切入或許更加有利,尤其是長信傳媒這一年來在國內也積攢了相當的短視頻經驗。
其二,是穩扎穩打產業基建。文娛產業的海外運營,平臺或者公司如今都更傾向于聘用當地團隊做執行,無論從人力成本的核算考慮,亦或是“本地人最了解本地人”。
優酷的海外運營團隊曾表示,從項目的多語言字幕翻譯到海外營銷,已經全面啟用當地團隊;長信傳媒的新加坡產業搭建,除了馬來西亞“南洋街”的影視基地打造之外,為改變新加坡缺少新鮮血液和年輕人進入影視行業的現狀,又與新加坡多所知名大學合作開辦了編劇培訓課程,選拔出合適的年輕人進行創作型人才的培養。
其三,是支持并擁抱平臺。這與張亮提及“給到更符合平臺需求的內容”有所類似,就是發揮長期在東南亞進行發行工作的經驗,為中國流媒體海外站提供所需內容。影視公司為平臺解決了內容適配度的問題,助力和加速了平臺的布局計劃,平臺也為影視公司的海外項目提供了穩定的渠道,出海過程中必然是“抱團”行動更加高效。
那么,對海外影視本土化如此有信心的背后,又是否是基于中國流媒體平臺與影視公司在東南亞的先天優勢呢?
流媒體“抬頭”,華語劇“造勢”?華策影視集團總裁趙依芳曾經在幾年前的一次采訪中提到,“國產劇的海外售價一直起不來,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各自為政,海外的影響力不夠大。”為了打破僵局,華策影視也曾成立成立中國電視劇(網絡劇)出口聯盟,但這也僅限于影視劇的海外發行。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所副所長朱新梅也曾指出,國內制作機構弱小,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制作,缺乏面向國際市場發展的意識與動力,未面向國際市場制作發行電視劇。
曾經的中國影視出海,不是單打獨斗就是短期買賣。但2023年的東南亞,作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第一的伙伴,這里已經成為了中國品牌和資本出海的首選地區,包括文娛。
“影視出海可以升級到本土內容的制作,背后的核心邏輯應該是‘借勢’,中國資本在東南亞發展時擴張出的豐富渠道也讓文娛產業借了勢。”伍德強調。
同時夏橋認為,“有了中國流媒體平臺的海外擴張,影視公司的海外航路就像是有了‘靠山’,也有了凝聚力,的確是個不錯的時機。”
如此一來可以看作,一邊是東南亞經濟貿易勢頭向好的東風,一邊是中國流媒體平臺與中國影視公司主動向國際市場打出了一套制播組合拳。
據統計,2023年Netflix亞洲部分國家地區每周熱播劇Top10中,華語劇(尤其是陸劇)仍然是韓劇之外最受歡迎的亞洲劇。
林心如在《華燈初上》相關采訪中表示,希望觀眾提起亞洲劇,不止有韓劇,還有華語劇。受訪者也提及Netflix在東南亞的屢屢碰壁,導致華語內容在平臺內部不受重視,華語自制劇數量受限。布局各地區國家本土劇的中國流媒體平臺又是否能借此次《不良執念清除師》的勢頭在華語內容質量有所提升?
不過張亮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受疫情影響,流媒體平臺預定的自制項目可能會需要一到三年才能完成制作和審查播出。所以今年看到的愛奇藝自制臺劇《第9節課》與《不良執念清除師》或許誕生于2022年之前,而2021年末愛奇藝臺灣站的關站是否會影響接下來華語內容的自制進程尚且不得而知。當然,如果平臺早有新策略安排的確是一件值得拭目以待的事情。
“海外自制臺劇雖然會被認為是高質量華語劇的代名詞,但其實因為大家只看高評分高口碑臺劇,實際上流媒體加注臺劇三四年間,質量高低起伏,也是源自于臺灣影視產業未能工業化和規模化,流于不同平臺的內容供應商,歐美平臺對臺灣影視不存在中國平臺與中國影視公司共進退的同袍情誼,大部分定制項目屬于一錘子買賣。”夏橋認為臺劇的尷尬地位正因為缺乏平臺的撐腰和長期的支持。
AI作圖?by娛樂資本論
伍德補充,就像長信傳媒在新加坡的發展,初期會被當地誤以為是“搶購資源”薅羊毛,但當公司真正從硬件建設、人才挖掘、公益宣傳活動多方投重注后,當地影視行業從中獲得歸屬感,才更利于兩國團隊、公司和平臺的團結發展。
“東南亞用戶對影視劇娛樂作品的需求會大幅度增長。”伍德堅定表示,雖然現在東南亞當地的拍攝成本與售賣成本都很低,但年輕人口越來越多情況下,娛樂趣味完成融合后,要做的就是等待未來市場的爆發。
中國影視出海的“第二程”,流媒體“抬頭”之后,華流文娛產業正在蓄勢待發。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
標簽:
- 1 非遺傳承進校園
- 2 全球觀點:同道獵聘(06100)6月16日斥資216.67萬港元回購22.96萬股
- 3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的是審查和糾錯公司的帳_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目的是-觀速訊
- 4 即時看!54歲前湖南臺一姐仇曉現身考點,捧花迎接高考兒子,母子緊緊相擁
- 5 曬干的羊糞能做花肥嗎 曬干的羊糞適合拿來做花卉的肥料嗎-每日速讀
- 6 國資委:央企要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開展并購重組|環球視點
- 7 焦點觀察:基輔發生爆炸,烏媒:到訪的南非總統感到震驚
- 8 打造夏日“氣質美”?建議你穿“簡單款+單鞋”:別具一番韻味風情!
- 9 日本最大在野黨向眾議院提出對岸田內閣的不信任案
- 10 鬼頭脫皮是因什么引起的_鬼頭炎脫皮癥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