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于SpaceX,中國制造液氧甲烷火箭成功發射入軌
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代號“ZQ-2 Y2”)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后進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取得成功。
(資料圖片)
7月12日9時00分,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代號“ZQ-2 Y2”)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后進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取得成功。
作為全球首枚成功入軌飛行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的試飛成功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體推進劑應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的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為兩級構型,箭體直徑3.35米,全箭高度49.5米,起飛重量219噸,起飛推力268噸。整流罩最大直徑3.35米,全長8.237米。火箭一級采用4臺天鵲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并聯,二級采用1臺天鵲8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和1臺天鵲10噸級游動液氧甲烷發動機組合而成。
據介紹,朱雀二號火箭即將開啟批量化發射進程。藍箭航天方面稱,試飛主要考核運載火箭測試發射和飛行全過程方案的正確性、合理性,各系統接口的匹配性,為后續火箭正式商業飛行奠定基礎,為火箭可靠性、安全性積累子樣。
此外,任務還為下階段的可復用火箭研制打下基礎。藍箭航天方面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火箭性能,為市場提供低成本、高性能、大運力火箭。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天領域,每一次成功發射任務的背后都會經歷失敗。朱雀二號也是如此,本次飛行試驗為該型號火箭首飛失利后的復飛。
去年12月14日,朱雀二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藍箭航天火箭發射工位執行首飛試驗,由于二級游機異常關機故障,任務失利。藍箭航天隨即成立專項工作組迅速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機理,并針對故障采取多項改進措施,通過仿真、地面試驗和發動機試車驗證了改進措施的有效性,于今年3月18日順利通過故障歸零專家評審。
在全球,SpaceX的火箭發射引爆了民營航天的熱潮。我國2014年就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資本進入航天領域,即火箭發射、衛星制造等領域。未來10年,我國的航天領域市場空間巨大,而火箭發射作為航天產業的重要一環,目前來看,火箭發射的能力還遠遠不足,相關的產業鏈仍待配套跟進。
以火箭發射場為例,民營火箭公司建立自己的發射基地也將成為未來的趨勢。目前我國擁有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四個主要的火箭發射場。擁有了發射基地,未來才能夠逐步構建一條完整的航天產業鏈。
從火箭燃料的選擇來看,目前朱雀二號的燃料與SpaceX以及藍色起源等公司正在開發的技術路徑一致,采用液氧甲烷作為燃料,這有別于傳統的固體火箭燃料。液體燃料最大的優勢在于成本相對較低,而甲烷的好處是容易獲取,并且適合回收利用。
根據此前的公開信息,SpaceX目前發射單次任務收費為6700萬美元,可讓獵鷹9號將5.5噸的載荷送入地球靜止軌道(GTO);此外,獵鷹重型火箭將8噸載荷送入同一軌道的發射價格為9700萬美元。若按每公斤計算,獵鷹9號和獵鷹重型火箭的收費都超過了1.2萬美元。
獵鷹9號使用的是液氧煤油燃料。目前Space X使用液氧甲烷的是最新研制的新型超重型火箭“星艦”。不過在今年4月的無人試飛中,火箭在空中爆炸解體,發射失敗,Space X正在計劃下一次試飛。
不過從載重來看,“朱雀”與“星艦”并非同一量級。藍箭瞄準的是中大型火箭,而Space X的“星艦”是一個“巨無霸”。這艘兩級火箭的高度比自由女神像還要高出120米,也是史上最大的超重型火箭。
在我國民營航天公司中,包括星際榮耀等公司也在開發液氧甲烷技術路線的火箭。7月5日,星際榮耀也稱,液氧甲烷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雙曲線二號”驗證動力系統試車試驗成功,為該火箭開展垂直起降飛行試驗奠定基礎。
隨著后續各型液氧甲烷火箭的飛行驗證工作逐步推進,液氧甲烷火箭將與其他運載火箭一起承擔商業發射任務,成為商業發射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該領域形成“大推力高性能動力完成重點任務、小推力低成本動力滿足商業需求”的格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