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縣肇興鎮:旅游+“四大行動” 賦能鄉村旅游發展
【資料圖】
近年來,黎平縣肇興鎮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以開展城鎮精致管理、農村環境整治、文明新風倡導和法治教育普及的和美城鄉“四大行動”為契機,把與鄉村旅游發展、群眾增收、產業發展和非遺文化融入其中,通過黨建引領、干群共治、黨員帶動,促進鄉村“旅游經濟”大提升。
旅游+精致管理。激發旅游發展活力。該鎮成立由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和美城鄉·最美侗寨”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群眾投身肇興侗寨景區精致管理和農村環境整治,帶動商家、農戶自覺提升旅游環境,夯實文化旅游發展基礎,提升景區旅游綜合服務水平,促進旅游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創新形成支委聯黨員、黨員聯群眾,“亮身份”“亮承諾”“亮成效”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入戶宣傳、帶動治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升群眾自主開展農村環境整治主動性,為肇興景區旅游發展提供發展動能。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肇興景區共接待游客6.77 萬人次,同比增長42.3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835.12萬元,同比增長46.06 %。
旅游+農村環境整治。激發群眾增收活力,探索“非遺旅游+農村環境整治”機制,撬動“庭院經濟”。肇興鎮紀堂村以村兩委領辦,返鄉創業大學生具體負責經營等方式,創辦了“火塘屋”自媒體工作室,挖掘村內資源、宣傳村里人文,通過和美城鄉“四大行動”,將紀堂村打造成“戶戶庭院有花,紀堂處處有景”的美麗鄉村,讓群眾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同時,讓“非遺文化”搭上短視頻、直播等“快車”,4月中旬以來,紀堂村“火塘屋”已接待來自廣東、廣西等地游客100余人次,實現旅游增收3萬余元,動員農戶利用自家庭院開農家樂2戶,民宿4家。
旅游+文明鄉風。激發產業發展動力。探索“黨組織+愛心企業+產業發展+群眾”的發展模式,將旅游發展和產業發展及文明鄉風深度融合,發起“我在岑所有個花臺”公益活動。通過黨建引領、企業幫扶和黨群共治等方式,共收到社會愛心人士及企業捐贈35萬余元,參與村里建花臺、打卡點、步道等1500余人次,建成花臺21個、紅蒜打卡點2個、繪制文化墻21面,評選“最美庭院”20戶。同時,將岑所非遺文化和產業相結合,通過舉辦岑所村第二屆紅蒜文化藝術節,吸引游客2000余人,售賣農特產品上萬余元,探索走出了一條“非遺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也提升當地紅蒜產業品牌力。
旅游+法治教育。激發非遺傳承活力。創新探索“非遺文化+法治教育”發展模式,通過開展非遺法治宣傳進校園、法治文藝宣傳、安全文化侗歌百村歌唱大賽和“萬人大歌·唱游肇興”等非遺文化活動,將法治宣傳融入非遺文化之中,形成“非遺文化有傳承,法治宣傳有氛圍”的新格局。組織編寫了《“四大行動”群眾齊參與》《學習黨的二十大,宣傳民法典》等侗歌,通過鼓樓習歌、花橋對唱、戲臺表演、等形式,宣傳和美城鄉建設,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截至目前,全鎮累計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20次,參與師生600余人次,開展“非遺文化+法治教育”宣傳活動12場次;非遺文化節期間,肇興景區共接待游客2.1萬人,實現綜合旅游收入580萬元。
通訊員:周俊 姚進忠
編輯:李春梅
編審:吳思凝 楊理顯
標簽: